恩佐2娱乐
如今,英雄与楷模的形象常常被媒体以光速传播,但如何在光影世界里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一个近乎具备“神性”的人物,却是一项既考验导演功力,又挑战观众认知的艺术难题。
张桂梅,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,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;不过,想要将其生平事迹搬上荧幕,无疑是一次挺难的尝试。
张桂梅是一位几乎将信仰纯粹化的女性,其事迹之光辉,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俗套,成为教化意味浓厚的符号。
在这个意义上,电影《我本是高山》属于前车之鉴。提醒我们,力量在于真实而典型的细节,而非简单的神化。
幸运的是,《山花烂漫时》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,它不仅讲述了张桂梅创建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壮举,更在那些新闻镜头未曾触及的角落,挖掘出了她作为普通人的温情与坚韧。
剧中,张桂梅不再是单一的英雄符号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、情感丰富的人——她会骑摩托车穿梭于乡间小路,甚至与猪共乘一车(还跟猪道歉吵着它们了),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,却巧妙地展现了她做事直来直去,又幽默风趣的特点,让人物形象瞬间生动起来。
该剧选取的叙事角度尤为巧妙,聚焦于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艰难历程,这一段历史不仅仅是关于成功的颂歌,更是关于挑战与克服的纪实。
从选址建校的艰辛,到师资力量的匮乏,再到招生时的种种不易,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戏剧张力,却又不失生活的真实。
特别是剧中展现的张桂梅为了筹集资金,不惜采用“道德绑架”的方式,向开空头支票的企业家送锦旗的情节,既让人捧腹,又让人心酸,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。
此外,《山花烂漫时》没有将张桂梅的成功孤立化,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支持者的群像,马副县长、教育局长周善群等角色(可能还要加上省委刘副书记),以及丁笑笑、魏庭云、姚小山等老师,他们虽非主角,却也是推动故事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这种叙事策略,不仅丰富了剧情,更强调了集体努力的重要性,使得张桂梅的故事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独白,而是一曲团队合作的赞歌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该剧在处理张桂梅这一角色时,没有刻意回避她的不完美,而是选择正视并展现她的执拗、严肃,乃至偶尔的幽默与搞笑,还原她的东北人本色。
这样的处理,不仅没有削弱她的人物魅力,反而让她的形象更加饱满,更加贴近人心。观众从中看到的,不仅是一个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校长,更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、会笑会哭的真实的人。
《山花烂漫时》通过张桂梅的故事,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敢想敢干、勇于担当的普通人如何成为时代的楷模。
它告诉我们,英雄并非生来伟大,而是在不断的奋斗与坚持中,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
这部剧不仅是对张桂梅个人的颂扬,更是对所有心怀梦想、不懈追求者的致敬。在这个意义上,《山花烂漫时》超越了传记剧的范畴,成为了一部关于理想、信念与坚持的深刻寓言。
(网图侵删)